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策略,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,各地区不仅成功优化了产业结构,还为当地成功培育了新的增长点,如合肥引进京东方这一案例,为地方经济的持续注入强劲动力。
本文将重点关注招商引资项目中存在的法律风险,从三个方面展开:
一是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关注的关键法律风险点;二是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;三是对招商引资协议的法律审查。旨在为相关利益方提供较为全面的法律风险管理建议,确保招商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合法权益的保护。
01 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关注点
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,最为关注的是企业资质、投资体量、行业现状、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价值。因此,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,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时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和识别风险:
1. 企业资质审查:
(1)合法性:核查企业的营业执照、行业许可证、资质证书等,确保企业合法经营。多起招商引资项目中,由于企业不具有相应资质而导致纠纷或诉讼的情况时有发生。例如:①企业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即开始建设房地产项目;②企业未取得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》即开始建设房屋;③企业在未取得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的情况下签订《商品房买卖合同》;④企业在未取得《国有土地使用权证》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建设。
(2)合规性:评估企业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是否有违法违规记录,如环保法规、税务合规等。
(3)信誉度:通过征信系统、法院公告等渠道查询企业的信用记录,包括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、法律诉讼等。
2. 投资体量分析:
(1)资金实力:评估企业的资金实力,包括注册资本、财务状况、资金流动性等,确保企业有能力履行投资承诺。
(2)投资规模:分析企业的投资规模是否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目标相匹配,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投资规模不符合当地发展需求。
3. 行业现状评估:
(1)行业地位:了解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,包括市场份额、竞争力、品牌影响力等。
(2)行业趋势:研究行业发展的当前趋势和未来预测,评估行业的增长潜力和风险。
4. 企业符合当地产业发展:
(1)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导向: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导向,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:一是产业是否属于地方鼓励发展的行业,二是地方政府是否出台了相关鼓励扶持的政策。
(2)协同效应:评估企业是否能够与当地其他企业形成协同效应,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。
02 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关注点
对企业来说,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常需考察招商引资项目合规性、选址区位、人才引进、符合产业政策、营商环境、投资成本等。
1. 项目合规性:
企业应重点关注招商引资项目本身的合法性,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是否具有合法的审批程序,项目是否属于政府鼓励、扶持或者允许的产业,项目是否属于不符合产业政策、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的行业或领域。如果招商引资项目本身不具有合法的审批程序,或者没有列入政府鼓励、扶持或允许产业目录的,则该招商引资项目可能不具有合法性。
2. 选址区位:
(1)土地使用权:核查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,确保土地用途、年限等符合项目需求。
(2)环境法规:了解当地的环保法规,评估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,避免未来因环保问题导致的停工或处罚。
(3)区位优势:评估区位的交通、物流、市场接近性等,确保区位优势能够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。
3. 人才引进:
(1)人才政策:了解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,包括居住、教育、医疗等福利,评估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。
(2)劳动法规:熟悉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,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合规。
4. 产业链上下游配套:
(1)供应链稳定性:评估当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顺畅。
(2)产业集群效应:考虑当地是否形成相关产业集群,是否有上下游企业的集聚,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效率。
5. 营商环境:
(1)法治环境:评估当地的法治环境,包括合同执行、知识产权保护等,确保企业权益得到有效保护。
(2)政商关系:了解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,避免因政商关系复杂导致的额外成本和风险。
6. 返投要求:
(1)返投条款:仔细审查合同中的返投要求,包括投资额度、时间节点等,确保企业能够满足要求,避免违约风险。
(2)退出机制:了解和协商合同中的退出机制,包括股权转让、项目退出等,确保企业在必要时能够合法退出。
03 对招商引资协议的法律审查
招商引资协议的签订是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,政府和企业在对招商引资协议进行法律审查时,应当关注协议的效力以及具体的法律风险点。具体如下:
1. 协议的效力认定
(1)合法性审查:确保协议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,特别是土地管理、税收征收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。
(2)行政协议属性:确认协议是否属于行政协议,以及是否符合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。
(3)签约主体资格:核实签约双方是否具有合法的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,特别是政府方是否超越了其职权范围。
2. 具体风险点审查
(1)政府方关注的风险点
①优惠政策的合法性:确保提供的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等符合法律规定,避免未来被认定为无效。
②土地使用权: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出让、租赁等符合法律规定,避免因土地问题导致的合同无效或违约。
③项目实施监管:设定对投资方的监管条款,如投产进度、投资额度、纳税额等,以及未达标时的违约责任。
④政策调整影响:评估政策变化对协议履行的影响,并在协议中设定相应的调整机制。
⑤土地出让金返还:审查土地出让金返还条款的合法性,避免因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而无效。
⑥补助资金的使用和回收:明确补助资金的用途、发放条件和违约时的回收机制。
(2)企业方关注的风险点
①优惠政策的明确性:确保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具体明确,避免因条款模糊导致的权益受损。
②投资回报的保障:评估投资回报的可能性和稳定性,包括市场前景、产业配套、人才供应等。
③退出机制:在协议中明确退出机制,包括股权转让、项目退出等,确保企业在必要时能够合法退出。
④项目用地收回:明确项目用地收回的条件、程序和相关责任,特别是抵押权处理和建筑物、构筑物的处置。
⑤项目公司的责任:明确项目公司的设立条件、股权转让限制、权利义务转让限制等。
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,国务院先后出台了《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等文件,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调整策略,确保所有招商引资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。在探索“资本招商”“股权招商”等新模式的过程中,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能都需要寻求专业的外部机构来设计交易架构、对招引项目、协议内容进行把关,以保证招商引资行为依法依规高质量发展。